发布时间:2025-10-15 18:04:15    次浏览
当代版画艺术家赵延年创作的鲁迅画像今天是鲁迅逝世八十周年的日子。鲁迅曾如此评价自己:“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其实,勤奋的鲁迅,即使算不上天才,也是非常聪明的。他小时候有一个绰号叫“胡羊尾巴”,绍兴话的意思即聪明、伶俐、活泼。他在三味书屋上私塾的时候,从未在功课上花费多少时间,成绩却始终非常优异。他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曾夸他“聪颖过人,品格高贵”。虽然,在功课上花费时间并不多,但鲁迅却从小对读书产生了很浓的兴趣,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读书多而广,有文学、野史、杂说、画谱,甚至《茶经》、《耒耜经》及有关花木的书籍。他还通过自己种植花木,指出清代陈溟子的《花镜》一书中,关于映山红的种植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后来,鲁迅到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学堂考试的第一名,可以获得一个三等银牌的奖赏,而四个三等银牌可以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可换一个三等金牌。在鲁迅的同学中,只有他得到过金牌。但他依然学得很轻松,课后从不复习,让他的同学很羡慕,他的同学评价他“过目不忘,聪慧过人”。 广为中国中小学生所知的那个“早”字。关于鲁迅的聪明,有两个例子可以佐证。一次,他到乡下的大姨家玩,大姨丈早耳闻他唸书的成绩好,又有才华,便想借机考考他,于是,晚宴时还特意请了村中的一位贡生同桌。餐桌上,大姨丈叫着鲁迅的小名说:“阿樟,我开个头,对个对,大伙热闹热闹。”于是,指着桌上一碗猪肉道:“红炖肉。”鲁迅一眼看到桌上的鸡,立刻回道:“白斩鸡。”一旁的老贡生望着墙上挂着的《鸳鸯戏水图》道:“我也出个对子,‘擎荷底下戏鸳鸯’。”鲁迅瞟了眼墙上的另一幅《春燕图》,随口道:“垂柳枝头闹春燕。”之后的考验,鲁迅也都对答如流,让座上的宾客无不称赞他才思敏捷。还有一件事,发生在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一次,一个同学拿着一盒带花鸟图案的精緻信笺分发,大家问他哪来的,他回答是别人给的,一些同学便找他要,而他主动分给鲁迅却被拒绝了。后来揭发,原来是那同学偷来的,结果,拿到信笺的学生都被老师打了手板,连主动上交的也被教训了一顿。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鲁迅从小便有很敏锐的洞察力,也许他从那同学平时的人品及当时的细微表情中看出了端倪,自然不会去沾一身腥。自然,他不贪图小便宜,也是他“品格高贵”的体现。聪明,对一个人来说自然是好事,可以减少学习的辛苦,是成功的有利基础,但绝非决定因素。当年,一位与鲁迅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族兄,更是“极为少见”的聪明,以背书为例,用同样的时间,鲁迅背四十行,他的族兄可以背会八十行。然而,那位族兄却一生庸庸碌碌,毫无建树。他喜欢拉二胡,喜欢演戏,但在当时,戏曲艺人地位非常低,家里人自然不允许他做戏子。他喜欢骑马,家里没马,便到外面去租,一次四角钱,在当时已经算一笔钱了,但他一点都不在意。他还好赌,结婚那天,新娘的花轿到了家门口中,他才被人从赌桌前用轿子抬回家。日后他被送去钱庄当学徒,却毫无兴趣。有兴趣的演戏家里不许他做,便只剩下赌博、骑马,最终成了好逸恶劳的“嬉客大少爷”。 三味书屋兴趣的培养,很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来自家风。鲁迅的祖父对孙辈的学习也很重视,还曾给他们写过一张指导学习诗词的参考建议:“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诗,笔力雄健,辞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示樟寿诸孙。”鲁迅的父亲是清末的秀才,也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开明之士,甲午战争失败后,曾对人说将来要让他的儿子一个去西洋,一个去东洋学习知识,回来可以帮助国家。而他那位族兄的父亲则嗜酒好赌,更奇的是儿子结婚那天,被从赌桌前抬回家时,他见到儿子,问他做什么去了,回答去赌博了,就问散了没有,答没散,为父的便说,时辰到了你赶紧去拜堂,我去了,便奔了去赌场。鲁迅的勤奋最初与他广泛的兴趣有关。兴趣,是勤奋的一大动力,有了兴趣就容易确立目标,有了目标又是不懈怠的一大动力。鲁迅少年时,通过读书,在他年幼的心灵中树立了匡扶正义、扶弱济贫的传统文人的精神品质。到南京读书后,他开始接触到许多西方科学、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他读了《天演论》及当时反映维新思想的《时务报》,便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在给家人的信中,就曾提到在瓜分中国的诸国中,侵佔浙江的是英国。当时,他曾刻过几枚印章,其中一枚为“戎马书生”,是他早期爱国思想的体现;一枚为“戛剑生”,意为“戛”的一声拔出剑去参加战斗。 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的鲁迅小说集《呐喊》,收入包括《狂人日记》在内的十五篇小说。为了达到理想的目标,鲁迅以笔做武器,一生完成了近三百万字的创作和三百万字左右的翻译作品,其绝大部分都是完成于一九一八年以后的不到二十年间。在此期间,还热情帮助许多文学青年改稿校稿出书,后期还对方兴未艾的木刻团体投入了大量的关注、指教和帮助。其他社会活动还未计其中,可想鲁迅是如何的勤奋。自从《狂人日记》等作品引起轰动及在数所学校任教以后,鲁迅的生活从之前的近于蛰居一下变得异常繁忙,社会活动频繁,时常接待各方面的朋友。在北京时,家里时常坐满学生,到上海后虽不再做教师,因为生存环境的原因,家里的客人少了许多,但帮助青年和社会活动依然频繁。因此,鲁迅一直保持夜晚写作的习惯,常常是客人走了之久,或做完其他工作后,直到深夜才铺开稿纸,埋头写作。许广平曾回忆鲁迅创作一些长的文章时,“会很委婉地劝我先睡”,“到了早晨六时左右,经过了一夜写作之后,有时他会把我叫醒,给他泡茶,在饮茶的时候,很高兴地叫我先看他的文章。”在中国文坛鲜有如鲁迅一般涉猎广泛者,他在二十多岁时便与人合作编著了中国第一部《中国矿产志》,该书当时曾被教育部推荐为中学生参考书;也是在二十多岁时,他成为中国最早翻译科幻小说者之一;他编纂的中国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更因为观点新颖,是至今为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者所乐道的著作;他还是中国现代木刻的开拓者,编辑印刷了多种美术书籍,如此等等,这些成绩所凭藉的渊博的知识正是鲁迅靠着勤奋而获得的。鲁迅日后能成为思想家、文学家,正在于通过自己的聪明和勤奋,努力读书,认真思考,不断接受先进思想,并通过自己的文字反抗黑暗、歌颂光明,为广大民众争取尊严和幸福,最终成为在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文学大家。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本期编辑:马赛克兄妹作者 鲁人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大公报微信矩阵大公网丨微香港丨晨读香江